时间:2022-10-08 15:46 浏览::次
郑州劝烟案在网络上沸沸扬扬热议了半年多,二审完结,也终于让这件事情落下了帷幕。
事情一出众说纷纭,尤其是一审判决医生赔偿一万五千元,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。很多人为医生抱屈叫冤,更有人说以后再也不敢管这样的事情了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二审出现,无疑给同类事情树立了应对标杆,也是给大家的一剂强心剂。
其实,起初大家为医生喊冤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生并没有采用过激的言辞或举动去刺激老人。老人在电梯内吸烟,且不说杨医生是一名医生,就是一个普通人,稍有社会契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,面对封闭的电梯内吸烟的人,都会进行劝阻。何况,已经有明文规定,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。
杨医生的言辞并不激烈,反而是老人发起了脾气,一直要纠缠理论。到双方被劝解分开,杨医生从未出现过激行为。并且,到老人病发前,杨医生早已离开。
所以,尽管事件因劝烟而始,结果却与劝无直接因果。如果杨医生当时有一点言语不尊重甚至辱骂动手,那结果和舆论将会完全不同。
其实一审也有道理,重点着眼于结果,一万五算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平衡之策,给家属一些心理安慰。杨医生没有不服,老人已逝,给予适当的补偿也可以接受,这是杨医生个人的素质和涵养,也是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。
反而是老人家属执意再次提出上诉。网友们再次站到了正义一边,用善良和道德的基本判断为杨医生仗义执言。正在难解难分,二审判决恰得其时!这次法院更着眼于杨医生的初衷和方式——为大家的健康着想,方式也没有过激情况,判决杨医生不承担责任!
有人说是舆论影响了判决,其实不然,是法院考虑的更全面、更细致了。这样的判决给了大家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勇气和底气!老人去世后,其家属曾对杨医生进行辱骂、踢打并逼他下跪,如此侮辱人格,杨医生依然没有过激行为。甚至在二审判决后,杨医生依然愿意出于人道主义,捐助死者家属1万元。如此的修养,如此的大度,杨医生的行为更是我们时代的正能量!